信息详情
信息详情首页 >信息详情
十月份教科研学习资料
[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3日]

创设情境有效性的思考 

    小学生的学习被认为是对一个新情境的适应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具体情境展开,思维被激活,能力得到培养。《数学课程标准(实验稿)》指出: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,教学应采取“问题情境—建立模型—解释、应用与拓展”的过程。可见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,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事实上,大量的数学课堂由于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,学生兴趣得到了提高,学习更加主动了。但是,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存在一些偏颇的现象,正引起教师的注意和思考。笔者结合有关教学片段,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思考。 

一、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不要具有针对性 

    [片段1]某教师教学“年、月、日”新授知识时,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:“小华今年12岁,她只过了3个生日,这是为什么呢?”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,纷纷动脑思考,但多数学生紧皱眉头,抓耳挠腮,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。于是教师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,大家七嘴八舌, 你指我看,你说我听,你讲我评,似乎研究氛围异常浓厚。学生虽然知道了小强的生日是2月29日,但为什么还是不清楚。 

    [思考]教师创设情境往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或提出某个数学问题,或为解决某个知识的重难点作认知上的铺垫。然而有些问题情境创设往往会脱离学生实际,不自觉地拔高要求,案例1的问题情境虽然富有挑战性,但是新课伊始,学生没有对年历的观察作为基础,没有大月、小月、平年、闰年概念的积累,怎么能一下子就回答为什么呢?学生个个紧缩眉头,苦苦思考,挖空心思的想出一些问题来配合教师的教学。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产生的问题,学生没有经历过程的体验,哪来值得讨论的问题?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,并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,然后观察年历说说发现什么。这样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。把“小华今年12岁,她只过了3个生日”这样的问题放到《生日快乐》的实践活动中教学,既让学生回忆已掌握的年、月、日知识,又启发他们思考判断。显然,这样安排是合理的、有效的。如果教师课前营造生日氛围的情境,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,然后再观察年历,不是更好? 

    二、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不要讲究实效性 

    [片段2]某教师教学“10的分与合”,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数学情境:教师请了10个小朋友戴上标有不同数(1~10)的动物头像帽,然后部分学生发了一些数字卡片,要求卡片上的数与动物头像帽上的数合起来是10。小朋友高兴地找到了自己的朋友……

    [思考]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,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。片段2创设的数学情境只是少数人参与,问题的教学容量小,虽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,但总的作用不大。 

    各种不同类型的情境,应该考虑对象和效果。第一,游戏性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,它的活动性、趣味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帮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建构知识,但不能只为了新奇。第二,故事情境是学生所喜欢的,用“孙悟空、猪八戒、维尼熊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作为载体,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,展示知识的发生、发展和应用过程,寓教于趣,寓学于乐,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。但是,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,不能只注意故事情节,却淡化了其中的“数学味”。第三,活动化情境要有体验性。数学知识、思想和方法,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,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。把问题情境活动化,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,使学生在口说、手做、耳听、眼看、脑想的过程中,学习知识,增长智慧,提高能力。 

    三、 创设问题情境要不要注重科学性 

    [片段3]某教师教学“倒数”,创设了某人进行体育锻炼时倒立的情境。教师指出:生活中人可以倒立,杯子可以倒立,能从这个情境中也能举一些例子吗?于是学生说出了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倒立的现象(受教师例子的暗示直接迁移)。随后教师又问:倒数是什么?猜猜看。学生齐答:将数倒过来。怎么倒过来?学生说:1倒过来还是1,8倒过来还是8,9倒过来是6,6倒过来是9。 

    [思考]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,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,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,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但是,有些教师却把“生活原型”的引入当作是一种时髦。如此引入新课,可以说与数学内容格格不入,教师只在“倒”字上下工夫,情境运用只是解决了“倒”,而忽略了“倒数”的本质含义,这样的生活原型只能对学生起到误导作用,干扰了正确知识的建立。教学情境强调生活但更要“数学化”,生活化的情境不能喧宾夺主,一定要具有典型性,讲究科学性。       

    情境创设一定要优选素材,进行数学加工,为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服务。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的,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弥补教材的不足,但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,能引起学习上的共鸣,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同时,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情境中的数学问题。

版权所有: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 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和蔚路1号

技术支持: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